中南民族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不是,中南民族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为: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设计、旅游管理、应用化学、教育学、通信工程、生物技术、新闻学、药学。
附:湖北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共7所)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有7所,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省内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层次 | 国内排名(校友会) |
---|---|---|---|---|
1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7 |
2 | 武汉大学 | 武汉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101计划 | 10 |
3 |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35 |
4 | 华中农业大学 | 武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42 |
5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47 |
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武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51 |
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75 |
中南民族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国民委 |
创建时间 | 1951年 | 博士点数量 | 4 |
硕士点数量 | 25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 |
所在城市 | 武汉市 | 办学层次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国家级24个),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815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97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79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9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2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