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西招生水利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4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农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西省招生水利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江西招生水利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农业大学(613分)、河海大学(611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09分)、吉林大学(608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96分)、郑州大学(588分)、长沙理工大学(576分)、东北农业大学(570分)、重庆交通大学(561分)、济南大学(55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农业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613 |
2 | 河海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611 |
3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609 |
4 | 吉林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608 |
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96 |
6 | 郑州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88 |
7 | 长沙理工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76 |
8 | 东北农业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70 |
9 | 重庆交通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61 |
10 | 济南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一批 | 556 |
11 | 昆明理工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二批 | 516 |
12 | 桂林理工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二批 | 514 |
13 | 河北地质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二批 | 505 |
14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水利类 | 本科二批 | 485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江西省招生水利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及电子文献800余万种册,中外现刊及电子期刊3万余种。
2、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1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先后隶属原高等教育部、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学校现已建成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正在全力推进嵩明新校区建设,总占地面积5418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2000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牵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5项;出版论著2472本、专利授权19349件;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04个,地厅级平台67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创新团队等72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2023年科研总规模30.99亿元。
3、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近70项。2020年,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0余件,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一批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和绿色建材、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在服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学校胡振光教授团队的成果在南宁落地转化,转让合同金额2500万元,创下广西单项科研成果转化新纪录。学校先后有4名教师6次参与南极科考,搜集南极陨石数量全国高校第一,是全国唯一开展南极陨石分类研究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