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动化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新疆招生自动化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7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清华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新疆招生自动化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新疆招生自动化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清华大学(670分)、华中科技大学(606分)、华南理工大学(586分)、北京邮电大学(584分)、山东大学(572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64分)、中南大学(560分)、南京理工大学(555分)、东北大学(550分)、北京科技大学(54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清华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670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616 |
3 | 华中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606 |
4 | 华南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86 |
5 | 北京邮电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84 |
6 | 山东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72 |
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64 |
8 | 中南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60 |
9 | 南京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55 |
10 | 东北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50 | ... |
18 | 北京化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13 |
19 | 长安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09 |
20 | 重庆邮电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01 |
21 | 郑州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00 |
2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98 |
23 | 武汉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75 |
24 | 中南民族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49 |
25 | 湖南工业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24 |
26 | 河南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二批 | 406 |
27 | 重庆移通学院 | 自动化类 | 本科二批 | 32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新疆招生自动化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2、东北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1个学院(部),形成了以工为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
3、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年度授权专利10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