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4-23 10:16:53 新高考网

四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四川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2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四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四川省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四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四川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南理工大学(648分)、大连理工大学(645分)、中南大学(640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17分)、武汉理工大学(617分)、中国药科大学(616分)、西北大学(607分)、南昌大学(605分)、中国矿业大学(604分)、湖南师范大学(59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48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45
3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45
4中南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40
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17
6武汉理工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17
7中国药科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16
8西北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07
9南昌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05
10中国矿业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604
...
23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一批525
24重庆工商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521
25重庆科技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520
26齐鲁工业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516
27西北民族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98
28北方民族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92
29齐齐哈尔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83
3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81
31泰山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79
32新疆工程学院化工与制药类本二批47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四川省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四川招生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2、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是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二级学科9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本科专业70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 “杰青”“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百余人;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领域1个,A类学科1个,B类学科5个,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院士创新团队9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位列1.94‰,化学位列2.46‰,工程学位列3.16‰,农业科学位列4.6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10个。

3、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