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内蒙古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9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内蒙古工业大学;而在省外,有17所高校面向内蒙古招生地质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兰州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内蒙古招生地质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内蒙古本省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内蒙古工业大学(373分)、内蒙古科技大学(36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73 |
2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62 |
在内蒙古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兰州大学(535分)、长安大学(523分)、太原理工大学(510分)、山东科技大学(473分)、西南科技大学(472分)、西安科技大学(462分)、南京工业大学(458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451分)、三峡大学(450分)、新疆大学(44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兰州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535 |
2 | 长安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523 |
3 | 太原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510 |
4 | 山东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73 |
5 | 西南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72 |
6 | 西安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62 |
7 | 南京工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58 |
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51 |
9 | 三峡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50 |
10 | 新疆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一批 | 449 |
11 | 天津城建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435 |
12 | 河北工程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403 |
13 | 防灾科技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403 |
14 | 河南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86 |
15 | 华北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84 |
16 | 贵州理工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66 |
17 | 长春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35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内蒙古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法、文、经、艺术相结合,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1年,始为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开启内蒙古工程教育先河。1958年,在清华大学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开启本科办学新篇章。1983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1984年,在国家第二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1993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实现了由单一的工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门类,设有26个专业学院。现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学校在校学生44422名、国际学生374名、教职工3906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名。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创新创业50强高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荣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3、山东科技大学
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9300余人,研究生10400余人。有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30余人。有两院院士4人,聘任院士12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8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有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2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15个。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64个、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24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