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更新:2025-01-19 16:21:41 新高考网

河北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批的专科高校一共有4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一、河北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河北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6分)、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1分)、东营科技职业学院(38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批406
2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批401
3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批383
4烟台南山学院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批360

二、在河北招生专科批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高等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积极开展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学校分别与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4+0”本科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4+0”本科班。与常州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徐州工程学院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工程造价专业“3+2”本科班;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新沂中专等学校联合开展“3+3”项目10项,实现了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类别全覆盖。

2、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常州,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比亚迪、理想汽车、百度、博世、星宇车灯、常发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2023年由学校和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获批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仅28家。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绿色铸锻和智能网联等3个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发起成立1个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2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恒立液压等企业共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2个、产业学院、企业学院26个;建设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区校联盟4个、混合制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1个、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1个;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2个。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第七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1项;立项教育部“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300余篇;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个、市厅级科研项目400余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4000余万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00余个,转化金额近600万元。

3、烟台南山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是由中国500强企业南山控股投资兴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88年,2005年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24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2019年开始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是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理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下设科技与数据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健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学与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2个二级学院,包含69个系(部、中心),在校生3万余人。

人才培养规格(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