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农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8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农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农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青海招生农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农业大学(491分)、南京农业大学(458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54分)、四川农业大学(435分)、山西农业大学(35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491 |
2 | 南京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458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454 |
4 | 四川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435 |
5 | 山西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356 |
6 | 江西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346 |
7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338 |
8 | 塔里木大学 | 农学 | 本科一批 | 330 |
1、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王春春,校长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多校区融合发展,拥有卫岗校区、滨江校区、浦口校区、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和滁州科教创新园,总面积9000多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图书资料收藏量235万册(部),外文期刊1万余种和中文电子图书500余万种。2014年,与Nature出版集团合办学术期刊《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并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2018年,与Science出版方合办学术期刊《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2019年,与Science出版方合办学术期刊《生物设计研究》(BioDesign Research)。
2、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799万册(件)。
3、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单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医、文、管、经、法、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872亩,校舍建筑面积103.32万平方米,分校本部和东扩区两个校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万余人,16个学院,92个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兵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有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9个兵团重点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天池英才”31人、“兵团英才”49人、自治区“天山英才”40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14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1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