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6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东本省开设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421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41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421 |
2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416 |
在广东招生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438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433分)、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9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438 |
2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433 |
3 |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396 |
4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批 | 394 |
1、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占地近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设有附属医院一所。在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教职工453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此外,学校还从医药卫生行业、医院、企业和机构聘请了271名专家教师。在学生规模方面,各类学生13349人,其中高职全日制在校生9596人、中职在校生1997人、继续教育高等学历学生1756人。
深化职教改革,育人成绩斐然。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2022年,学校进入广东省“创新强校”B类院校,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近两年,在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中,学校立项(或认定)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学子在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全校师生在各项国家级及省级竞争中屡获殊荣,其中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80余项。此外,还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挑战杯”系列竞赛等赛事中先后获特等奖、一等奖多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师生众志成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实现校园疫情防控的“零感染、零传染、零投诉”,而且先后组织成千上万名师生志愿服务队驰援社会抗疫,学校被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数据截至2023年9月)
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2年、2018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学校位于长江新区核心区,与中国光谷隔江相望,武汉地铁21号(阳逻)线直达主校门,区位优势突出。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现有16个学院,设有73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医、教、文、管、艺、经等9大学科专业门类;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涉及农艺与种业、兽医、生物与医药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构建了生物与医药、工程与技术、财经与管理、农业与环境、人文与艺术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大学科专业类群。
3、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5年11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在黔南州第二人民医院基础上改建成立,是当时西南三省唯一的医学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成立45年的黔南州卫生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贵州省人才基地、全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黔南州人才基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卫生健康高职学校建设联盟和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理事单位。
坚持科研兴校。近年来,完成国家和省州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发表学术论文1365篇,主、参编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27部,获专利166项。建有黔南州人体寄生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黔南州民族药(水药)重点实验室、黔南州天然产物组分与功效重点实验室、黔南州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黔南州民族药(纳米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黔南州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站、黔南州慢性病基础研究与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黔南州民族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黔南州分子开放实验室、黔南特色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博士工作站、黔南州急救技能科普示范基地、黔南民族药及中药材产业实训基地等实验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黔南民族医专学报》是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GDI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名全国高职高专第155,全省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