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6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大学;而在省外,有34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湖北本省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大学(626分)、华中科技大学(611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05组)(59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26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1 |
3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05组)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92 |
4 | 华中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90 |
在湖北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师范大学(第03组)(636分)、中山大学(623分)、中央财经大学(612分)、四川大学(第02组)(610分)、山东大学(607分)、中央民族大学(第02组)(600分)、东北大学(596分)、华东政法大学(594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93分)、南京师范大学(59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师范大学(第03组)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36 |
2 | 中山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23 |
3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2 |
4 | 四川大学(第02组)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10 |
5 | 山东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08 |
6 | 山东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07 |
7 | 中央民族大学(第02组)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600 |
8 | 东北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96 |
9 | 华东政法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94 |
1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93 | ... |
25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61 |
26 | 山东财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59 |
27 | 西南民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56 |
28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01组)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55 |
29 | 燕山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55 |
30 | 福建农林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47 |
31 | 山东农业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24 |
32 | 河北地质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11 |
33 | 山东工商学院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500 |
34 | 北方民族大学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批 | 48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中国矿业大学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校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3、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直接经费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12项。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