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22 12:57:06 新高考网

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所。在本省,只有哈尔滨工程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10所高校面向黑龙江省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黑龙江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哈尔滨工程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549

2、黑龙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593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45分)、宁波大学(524分)、上海海事大学(511分)、浙江海洋大学(39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593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545
3宁波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524
4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511
5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一批468
6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二批419
7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二批399
8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二批388
9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二批386
10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本二批35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黑龙江省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黑龙江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广泛开展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13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在内的18个国家及地区43所高校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交换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员单位。

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威海校区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作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支撑平台之一,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校地合作模式,不断汇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持续优化区域双创生态,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目前园区汇聚高端科技人才600余人,拥有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孵化高技术公司50余家,入园企业年合同额超10亿元。

3、宁波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152名、硕士研究生11805名、博士研究生594名,在校学生中国际学生975名。现有教职工3198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152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55名,博士学位人员占比82.2%。教师中有全职院士1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学校主校区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梅山校区位于北仑梅山岛,总占地面积3189亩。另有科技学院慈溪校区,占地面积796亩。

学校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教育综合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现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深造率从2020年25.6%提高至2023年36.4%。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连续8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高校先进集体奖”(全国仅2所);连续11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蝉联赛事“优胜杯”(全国仅5所)。学生就业率、毕业生一年后对母校满意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位列省属高校前列,2023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相关推荐: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