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1-10 18:07:49 新高考网

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只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福建招生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内专科批院校只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批407

2、福建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436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430分)、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9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批436
2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批430
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批396
4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批282

二、在福建招生专科批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2、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是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学校现设有铁道运输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与电气化学院、铁道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并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开设专业52个,组建十大专业群,覆盖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整个产业链,同时覆盖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医疗护理等专业领域。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4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9个,湖北轨道交通运营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5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3个。主持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24部主编教材获“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

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在风景美丽的梅岭脚下、赣江之滨,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全校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建有国家级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8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5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部级专家56名、省高等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专家15名。学校教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赛项中获奖70多项。其中,2023年,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交通运输部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近五年,教职工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EI/SCI期刊论文68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公路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