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动化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宁夏招生自动化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8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清华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宁夏招生自动化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宁夏招生自动化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清华大学(640分)、华中科技大学(577分)、西北工业大学(570分)、华南理工大学(559分)、山东大学(554分)、北京邮电大学(552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43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535分)、中南大学(534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2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清华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640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84 |
3 | 华中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77 |
4 | 西北工业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70 |
5 | 华南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59 |
6 | 山东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54 |
7 | 北京邮电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52 |
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43 |
9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35 |
10 | 中南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534 | ... |
19 | 大连海事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85 |
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82 |
21 | 长安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78 |
22 | 武汉科技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73 |
23 | 重庆邮电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71 |
24 | 济南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37 |
25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25 |
26 | 湖南工业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一批 | 422 |
27 | 河南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二批 | 402 |
28 | 桂林理工大学 | 自动化类 | 本科二批 | 38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宁夏招生自动化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2、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2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
3、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7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7人(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