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计算机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3-16 13:14:13 新高考网

河北计算机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35所。在本省,有11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而在省外,有137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计算机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

河北计算机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河北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计算机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北计算机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北本省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电力大学(保定)(616分)、石家庄铁道大学(563分)、河北地质大学(539分)、河北农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542分)、防灾科技学院(廊坊市)(52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计算机类本科批616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计算机类本科批616
3石家庄铁道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563
4河北地质大学(地方专项计划)计算机类本科批545
5河北农业大学(保定校区)计算机类本科批543
6河北农业大学(地方专项计划)计算机类本科批542
7河北地质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539
8防灾科技学院(廊坊市)计算机类本科批528
9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71
10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石家庄市)计算机类本科批458
11河北传媒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57

2、河北计算机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3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人民大学(671分)、华中科技大学(660分)、武汉大学(657分)、北京邮电大学(653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655分)、东南大学(南京市)(653分)、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648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649分)、厦门大学(645分)、山东大学(64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71
2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67
3武汉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62
4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60
5武汉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57
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57
7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计算机类本科批655
8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批653
9东南大学(南京市)计算机类本科批653
10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计算机类本科批651
...
128西安思源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72
129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71
130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德阳市)计算机类本科批467
131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62
132吉利学院(成都)计算机类本科批461
13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55
134沈阳工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53
135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市)计算机类本科批450
136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44
137长春科技学院计算机类本科批443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计算机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北招生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学院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以建成拥有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为目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在省内设有邢台临城、石家庄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签署实习协议;校内设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地质专业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物理类实验室、口语实训室、护理专业实验室、生命科学馆、计算机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BIM造价实训中心、经管类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共计100余个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强优固基、交叉跃升”建设理念,着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8个。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

3、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81.26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93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万余人,研究生1.6万余人。现有在职职工4277人,其中专任教师280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