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3-25 19:10:52 新高考网

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2所。在本省,只有武汉理工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而在省外,有11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南理工大学。

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湖北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武汉理工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4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34

2、湖北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北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南理工大学(641分)、中南大学(635分)、北京交通大学(631分)、西南交通大学(618分)、大连海事大学(606分)、吉林大学(600分)、东北林业大学(594分)、长沙理工大学(585分)、重庆交通大学(573分)、石家庄铁道大学(55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41
2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35
3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31
4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18
5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06
6吉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00
7东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94
8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85
9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73
10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59
11黑龙江工程学院(第03组)交通运输类本科批486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湖北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07.73万余册。设有26个学院,建有5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132人,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490人。

2、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2月,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3、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22个教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0余人(含城南学院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90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5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