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4-28 16:09:06 新高考网

新疆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9所。在本省,只有石河子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经济学类专业;而在省外,有49所高校面向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

新疆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新疆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新疆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石河子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石河子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397

2、新疆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人民大学(635分)、武汉大学(609分)、中山大学(601分)、东南大学(594分)、厦门大学(584分)、华南理工大学(577分)、中央财经大学(569分)、四川大学(566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60分)、山东大学(55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635
2武汉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609
3中山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601
4东南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94
5厦门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84
6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77
7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69
8四川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66
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60
10山东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557
...
40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426
41河南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418
42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二批418
43海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411
44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类本科二批375
45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二批369
46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学类本科二批327
47南开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0
48北京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0
49复旦大学经济学类本科一批0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新疆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石河子大学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指示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78年发展为石河子医学院),成为石河子大学的前身。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国际交流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建立一所汉语中心。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奥地利、日本等国家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先后有34个国家1350余人来校留学。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理工学科按照“卓越的基础学科”定位不断优化布局并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学校创新交叉学科发展。

3、东北师范大学

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指示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

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所孔子学院,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牵头中蒙两国12所大学成立了“中蒙大学联盟”。国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由中日两国政府合办、设于我校的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是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中日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