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2-25 18:30:50 新高考网

安徽助产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助产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0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助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医科大学;而在省外,有16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助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安徽助产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助产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助产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医科大学(529分)、蚌埠医学院(472分)、皖南医学院(46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安徽医科大学助产学本一批529
2蚌埠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72
3皖南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69
4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54

2、安徽助产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助产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528分)、温州医科大学(514分)、沈阳医学院(513分)、福建医科大学(508分)、广州中医药大学(493分)、湖北中医药大学(489分)、华北理工大学(482分)、山西医科大学(475分)、济宁医学院(468分)、甘肃中医药大学(46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浙江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一批528
2温州医科大学助产学本一批514
3沈阳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513
4福建医科大学助产学本一批508
5广州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一批493
6湖北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二批489
7华北理工大学助产学本一批482
8山西医科大学助产学本二批475
9济宁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68
10甘肃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二批467
11河北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二批467
12齐鲁医药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60
13赣南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55
14长治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53
15海南医学院助产学本二批452
16内蒙古民族大学助产学本二批450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助产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助产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皖南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地处有着“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的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市。学校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学校目前为安徽省重点支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12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80多年来,学校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砥砺“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东南医药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为本、求是至臻”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诚致远”的校风、“厚德敬业”的教风和“博学笃行”的学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当前,福建医科大学正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努力为健康中国、健康福建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

3、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学校中医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疫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农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有在校学生专业29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有在校生21214人,其中本科生13777人,研究生7437人,港澳台侨学生1101人,外国留学生798人,另有非学历港澳学生268人。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0门。学校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中医药专门人才18万人,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吴以岭、刘良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相关推荐:

助产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