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材料物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山西招生材料物理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4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工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山西省招生材料物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山西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工业大学(569分)、西安邮电大学(553分)、中国民航大学(523分)、河北工业大学(515分)、青岛科技大学(504分)、长春理工大学(499分)、天津理工大学(474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472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472分)、淮北师范大学(44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合肥工业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569 |
2 | 西安邮电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553 |
3 | 中国民航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523 |
4 | 河北工业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515 |
5 | 青岛科技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504 |
6 | 长春理工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499 |
7 | 天津理工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74 |
8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72 |
9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72 |
10 | 淮北师范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49 |
11 | 西华师范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29 |
12 | 长春工业大学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27 |
13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412 |
14 | 宜春学院 | 材料物理 | 本科二批 | 395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山西省招生材料物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建校70多年来,学校人才辈出,遍及华夏,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邮政、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和党政机关、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生成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2、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校在芬兰与拉彭兰塔-拉赫蒂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与世界知名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学校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130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
3、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创业双50强高校”,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现有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热物理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孵化器等13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与成果转移转化载体。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9家(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首个以山东省高校命名的卫星——“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升空;2021年5月,“天问一号”安全着陆火星,学校提供自主导航关键核心技术。学校专利转让数列全国高校第37位,获批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进行深度报道。
相关推荐:
江苏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