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更新:2025-02-07 12:57:28 新高考网

内蒙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内蒙古招生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批的专科高校一共有3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一、内蒙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内蒙古招生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内蒙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内蒙古招生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311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89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65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科311
2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科289
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科265

二、在内蒙古招生专科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中南兵工局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首批军工学校。学院历经中南兵工学校、湖北工学院等7个时期,先后隶属于中南兵工局、六机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199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1999年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学院坚守“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初心使命,主动增强服务“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能力,助力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以“军民融合”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主干产业,形成了服务“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国家战略的“三海一工”的特色专业群体系;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建专业,构建了“政军行企校”五方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形成了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为典型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导向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大力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战略,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院坚持军工特色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军工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

2、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大连市政府直属的高等院校,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优质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双高建设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和“兴辽卓越专业群”项目A档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部和东北地区服务贡献50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2019年2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与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优化整合。

未来几年里,学校将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智慧职业教育为基本路径,聚焦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的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专业升级、产教融合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社会服务增容、现代职教制度建立,全面构建“大职教”格局,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类型教育特点更明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更强,人才培养质量更高,地方职业教育龙头地位更突出,治理体系更优的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叫响大连职业教育品牌,为加快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到2035年,将全力建设特色明显、实力突出,以创新与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在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职业大学!(数据截至2024年6月)

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于原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要为国家船舶工业和军工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渤海船舶工业学校与葫芦岛电视大学、葫芦岛市师范学校合并设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优秀”等级院校。2014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被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为士官定向培养院校,同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2019年,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双高”计划)。2021年,学院被确定为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开设了5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辽宁省示范专业3个、品牌专业7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个。与船舶制造相关的5个军工特色专业群均属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范围。拥有国家精品课1门,辽宁省精品课10门。拥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行业)研究培训基地,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141个实训室,以及11个校外教学型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