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网络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6所。在本省,只有青海民族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15所高校面向青海省招生网络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邮电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网络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青海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青海民族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青海民族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32 |
在青海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邮电大学(459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30分)、温州大学(393分)、嘉兴学院(376分)、淮北师范大学(368分)、大连民族大学(362分)、沈阳师范大学(357分)、长春大学(343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341分)、安阳工学院(33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邮电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459 |
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430 |
3 | 温州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93 |
4 | 嘉兴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76 |
5 | 淮北师范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68 |
6 | 大连民族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62 |
7 | 沈阳师范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57 |
8 | 长春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43 |
9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41 |
10 | 安阳工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35 |
11 | 赣东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34 |
12 | 长治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333 |
13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二批 | 328 |
14 | 烟台科技学院 | 网络工程 | 本科二批 | 309 |
15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网络工程 | 本科一批 | 28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青海省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冷门“绝学”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6项;出版专著教材324部,发表论文2550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64篇。现有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29个校级科研机构。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学 双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 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厦门大学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6个高层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海省联合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目录。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源于1937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58年多源汇流成立北京机械学院,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归机械电子工业部领导。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8年创建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正式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坚持师德为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1046人,其中74%具有博士学位,64%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7人,北京学者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团队35个。
3、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2021年,学校党委先后两次荣获辽宁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2160人,专任教师129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7人。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兴辽英才计划”34人(攀登学者4人、特聘教授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8人,省高校本科教学名师22人,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7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兴辽英才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3个。
相关推荐:
福建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