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4-14 15:07:41 新高考网

青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

青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青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青海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青海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605分)、武汉大学(573分)、四川大学(531分)、山东大学(525分)、中南大学(522分)、西北民族大学(488分)、重庆师范大学(486分)、华侨大学(474分)、中南民族大学(468分)、河北大学(46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605
2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573
3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531
4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525
5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522
6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88
7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86
8华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74
9中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68
10河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67
11西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66
12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56
13中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52
14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42
15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41
16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422
17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二批404
18西安思源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二批401
19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一批335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青海省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青海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检验医师试验班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推荐入选全国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的7个部属高校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和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市和1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300多个校地企合作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许可、服务和咨询项目1.5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和新冠肺炎医疗救护、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华西医院组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医院确定为首批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华西口腔医院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西第二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四川大学附属医院输出建设的四家医院(华西厦门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网络医院总数近1200家。

2、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3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1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

3、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