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云南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4所。在本省,只有云南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经济学类专业;而在省外,有44所高校面向云南省招生经济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复旦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云南省招生经济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云南招生经济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云南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云南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583 |
在云南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复旦大学(679分)、中国人民大学(667分)、南开大学(644分)、武汉大学(643分)、厦门大学(631分)、中山大学(631分)、四川大学(625分)、华南理工大学(62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19分)、山东大学(61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复旦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79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67 |
3 | 南开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44 |
4 | 武汉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43 |
5 | 厦门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31 |
6 | 中山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31 |
7 | 四川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25 |
8 | 华南理工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22 |
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19 |
10 | 山东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612 | ... |
35 | 天津商业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512 |
36 | 海南师范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一批 | 511 |
37 | 济南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87 |
38 | 长江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84 |
39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70 |
40 | 北方民族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66 |
41 | 河北地质大学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63 |
42 | 山东工商学院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57 |
43 | 北方民族大学(只招少数民族)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446 |
44 | 海口经济学院 | 经济学类 | 本二批 | 39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云南省招生经济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0多个国家的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建校以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诚朴勇毅”校训,恪守“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原名天津商学院,由国家商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创建。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81名,其中正高级150名,副高级30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09名。拥有国家级人才6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2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5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资助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2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现有兼职博导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