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冶金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苏招生冶金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冶金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苏州大学;而在省外,有8所高校面向江苏省招生冶金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科技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苏省招生冶金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江苏本省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苏州大学(600分)、江苏科技大学(53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苏州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600 |
2 | 江苏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31 |
在江苏招生冶金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科技大学(635分)、安徽工业大学(552分)、昆明理工大学(543分)、辽宁科技大学(499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3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635 |
2 | 安徽工业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52 |
3 | 昆明理工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43 |
4 | 辽宁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35 |
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33 |
6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506 |
7 | 辽宁科技大学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499 |
8 | 赣南科技学院 | 冶金工程 | 本科批 | 48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江苏省招生冶金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30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137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7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800余人,博士1260余人。拥有全职海外院士2人、特聘海外院士3人、古巴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领军型人才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20个。
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5501项,授权专利10057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2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539.23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0万余册,可用数据库137个,电子图书310万余册。设17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9396人,各类研究生4805人,留学生248人,宝钢、中天班学生144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8033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