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1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唐山师范学院;而在省外,有46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南交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河北本省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唐山师范学院(440分)、廊坊师范学院(493分)、邢台学院(492分)、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保定市)(468分)、河北东方学院(45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唐山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95 |
2 | 廊坊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93 |
3 | 邢台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92 |
4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保定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68 |
5 | 河北东方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50 |
6 | 唐山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40 |
在河北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南交通大学(632分)、北京林业大学(618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614分)、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605分)、天津师范大学(601分)、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593分)、河南大学(开封市)(589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86分)、上海理工大学(580分)、西北大学(西安市)(57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632 |
2 | 北京林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618 |
3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614 |
4 |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605 |
5 | 天津师范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601 |
6 |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593 |
7 | 河南大学(开封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589 |
8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586 |
9 | 上海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580 |
10 | 西北大学(西安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577 | ... |
37 | 珠海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82 |
38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82 |
39 |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常德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76 |
40 | 潍坊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67 |
41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66 |
42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66 |
43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59 |
44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49 |
45 | 长春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43 |
46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44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学校先后获批“全国优秀师专”、“河北省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优秀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聚焦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现建有河北省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可降解聚合物重点实验室,以及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基础创新团队。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评剧”、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省冀东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中心。2022年与三友集团合建有机硅实验室,与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合作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及申报工作,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SCI、EI、CSSCI、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
2、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308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8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国际学生500余人。
3、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有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73项,累计实现科研进款8.8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8项、国家社科基金2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点项目3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209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11项,授权专利1823项,连续多年获甘肃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验收的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