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应用德语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应用德语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应用德语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6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应用德语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成都外国语学院。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应用德语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河北本省开设应用德语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秦皇岛市)(296分)、河北外国语学院(石家庄市)(24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秦皇岛市)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296 |
2 | 河北外国语学院(石家庄市)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241 |
在河北招生应用德语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401分)、天津商务职业学院(394分)、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30分)、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74分)、山东外事职业大学(25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401 |
2 |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394 |
3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330 |
4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274 |
5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252 |
6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日照市) | 应用德语 | 专科批 | 23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应用德语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地处举世闻名的北戴河和南戴河两大避暑胜地的交界处,北依戴河,南濒渤海。学院占地66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在校生1.2万余人,馆藏图书83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4.0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额6900多万元。几年来,学院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校、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河北省国际教育交流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30余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河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国际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连续2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在全国语言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文法类排名第二。
学院着眼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多举措推进现代学徒制。大力实施“1+1+N”工程,推动“政校行企”协同,多元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66个、9600平方米,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个,其中经贸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训条件达到国内一流。学院建有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1个。
2、成都外国语学院
学校简介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创办于2000年,202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外国语学院。学校2023年12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国语高校,学校以塑造学生美好未来为使命,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目标,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致力培养学生成为就业有实力、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个人有魅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成都外国语学院在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本科生深造率排名中位列第4名,本科生毕业生质量位列第4名。每年有15%左右,累计有6000多名本科毕业生成功考研,其中多名学子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继续深造。学校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专业过级率超全国平均过级率20余个百分点。学校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
3、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立项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曾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上海市奉贤区,另有闵行校区、普陀校区、金山校区等三个分校区,总占地面积近8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牵头成立长三角职业教育产科教创新联盟、上海南部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获批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入选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事业单位,立项建设区级产教融合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近五年,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到款8409万元,公开发表出版学术论著524篇(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34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