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07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西大学;而在省外,有116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清华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本省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西大学(572分)、桂林理工大学(50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西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572 |
2 | 桂林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503 |
在广西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清华大学(698分)、北京大学(694分)、上海交通大学(688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74分)、南京大学(670分)、华中科技大学(657分)、电子科技大学(647分)、武汉大学(653分)、东南大学(650分)、中山大学(64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清华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98 |
2 | 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94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88 |
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74 |
5 | 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70 |
6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67 |
7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59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57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57 |
10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批 | 654 | ... |
107 | 南阳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20 |
108 | 北方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18 |
109 | 齐齐哈尔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412 |
110 | 重庆移通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90 |
111 | 重庆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85 |
112 | 武汉东湖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84 |
11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81 |
114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80 |
115 | 天津天狮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57 |
116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二批 | 35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被授予第一届广西促进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园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创导师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规范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第六届到第十四届总分连续九届位居广西高校第一,在数学建模、英语竞赛、地质技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类竞赛中成绩卓著,获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80余项。学校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救人英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2、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己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9个。学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行榜第30位,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400强。近三年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5篇;近五年获中国专利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14位,专利转让数居中国高校第7位。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7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十三五”以来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54项。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12.02亿元。学校与省内外60余个市、县(区)建立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6600余家。
3、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拥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力学治沙与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4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院、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寒区工程、冻土生态航道、轨道装备、运输物流、绿色航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7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励600余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学术期刊。
河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