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发布:2023-02-25 18:23:44 新高考网

今年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中南民族大学2022年在吉林。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2022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1年分数线)

一:2022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1.理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 / -327
2022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 / -327
2022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 / -327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

年份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 / -364
2022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 / -364
2022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 / -364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中南民族大学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1理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449 / 25361305
2021理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462 / 22359305
2021理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411 / 34610305
2021文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505 / 4693335
2021文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519 / 3581335
2021文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 / -33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2020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0理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465 / 29747336
2020理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500 / 21370336
2020理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467 / 29251336
2020文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511 / 6055371
2020文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542 / 3482371
2020文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509 / 6243371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2019中南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科目学校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19理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495 / 25601350
2019理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520 / 19613350
2019理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454 / 36591350
2019文科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本二A541 / 3574372
2019文科中南民族大学本二A542 / 3497372
2019文科中南民族大学(B)本二B477 / 10576372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服务”办学要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