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庆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6-04 04:53:16 新高考网

重庆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重庆大学今年(2022年)在甘肃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重庆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重庆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重庆大学2022年在甘肃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557分,最低位次3448;

2、文科:2022年重庆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564分,最低位次460;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57 / 3448442
2022文科本一564 / 46048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重庆大学在甘肃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重庆大学2022年在甘肃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文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人文科学试验班 (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知识产权l法学新闻类)55625
人文科学试验班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1博雅类)24500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德语、日语)3687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理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工科试验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车辆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地工程能源类)145625
工科试验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I电气信息类)(其中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第三、四学年每年预交学费标准为15000元)125625
工科试验班 (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应用化学、药学、生物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环化健康类)115625
理科试验班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统计学数学物理类)25625
经济学类 (金融学、经济学、能源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35625
建筑类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45500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35625
工商管理类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6562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重庆大学简介

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

深化科研管理服务改革,构建起“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以新的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加强创新体系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重大项目成果人才培育计划、重点研究基地构筑计划、军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强科研前瞻布局,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推动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培育建设“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推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谋划建设合成生物学、未来芯片、量子物质科学等高水平原始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2400 余项(其中牵头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总经费屡创新高(2020年达到22.85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获权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荣获鲁迅文学奖,持续推进“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等新型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服务科学决策。学校主办的7 种期刊入选权威、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