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更新:2022-11-28 18:12:56 新高考网

重庆工商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重庆工商大学今年(2022年)在青海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青海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重庆工商大学2022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336分,最低位次16471;

2、文科:2022年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437分,最低位次2991;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336 / 16471335
2022文科本一437 / 299140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重庆工商大学在青海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重庆工商大学2022年在青海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青海)学费
金融学类 (包含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44500
新闻传播学类 (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24500
机械类 (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356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25600
人工智能 15600
自动化 35600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35600
环境工程 (不招色弱、色盲和单色识别不全者)4560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34500
工商管理类 (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44500
工商管理类 (财会)(包含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34500
公共管理类 (包含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34500
旅游管理类 (包含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45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青海)学费
金融学类 (包含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34500
英语 (外语成绩不低于110分)25500
新闻传播学类 (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24500
工商管理类 (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24500
工商管理类 (财会)(包含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34500
旅游管理类 (包含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545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重庆工商大学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国家战略为引领,瞄准学科发展国际前沿,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学科-科研-平台-团队”四位一体建设为关键,强化经管优势,打造理工精品,培育文法艺品牌,构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一流专业”,28个重庆市“一流专业”,5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2个市级特色专业。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市级“一流学科”,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4个市级重点学科;智能商务、智能金融2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我校6个学科上榜,排名进入全国前70%,其中5个学科排名市属高校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科技部、教育部和重庆市级科研机构。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5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近年来,学校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交智库成果900余份,获中央领导人批示60项(其中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39项);2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入选中国大学专利转让60强,获“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地方贡献奖”。积极服务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