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兰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02 07:12:10 新高考网

兰州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兰州大学今年(2022年)在安徽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兰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兰州大学在安徽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兰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兰州大学2022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兰州大学在安徽(本一)录取最低分589分,最低位次15433;

2、文科:2022年兰州大学在安徽(本一)录取最低分584分,最低位次1846;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89 / 15433491
2022文科本一584 / 1846523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兰州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兰州大学2022年在安徽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安徽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哲学 (5000元/年)25000
经济学 (基地班)(5500元/年)45500
日语 (5500元/年;只招日语、英语语种考生)35500
英语 (5500元/年;只招英语语种考生)35500
物理学类 (5800元/年;含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115800
应用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方向)(5800元/年)25800
化学类 (5800元/年;含化学(基地班)、化学、应用化学)25800
大气科学类 (5800元/年;含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35800
应用化学 (放射化学方向基地班)(5800元/年)35800
地理科学类 (5800元/年;含地理科学(基地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65800
地质学类 (5800元/年;含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地质方向))45800
电子信息类 (5800元/年;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45800
材料类 (5800元/年;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5800
土木工程 (5800元/年)55800
资源勘查工程 (5800元/年)25800
核工程与核技术 (5800元/年)25800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5800元/年)35800
动物科学 (5800元/年)25800
基础医学 (5年)(6200元/年)26200
草业科学 (基地班)(5800元/年)35800
预防医学 (5年)(6200元/年)46200
临床医学类 (5年)(6200元/年;含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76200
药学 (6200元/年)36200
临床药学 (5年)(6200元/年)36200
医学检验技术 (6200元/年)36200
工商管理类 (5500元/年;含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455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方向)(65000元/年;只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报考)156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安徽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经济学 (基地班)(5500元/年)25500
政治学类 (5500元/年;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25500
社会学 (5500元/年)25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5500元/年;含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45500
俄语 (5500元/年;只招英语、俄语语种考生)45500
德语 (5500元/年;只招英语、德语语种考生)25500
数字媒体技术 (5800元/年)25800
历史学类 (5000元/年;含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25000
工商管理类 (5500元/年;含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35500
戏剧影视文学 (5000元/年)2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