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贵州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02 13:24:28 新高考网

贵州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贵州大学今年(2022年)在青海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贵州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贵州大学在青海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贵州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青海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贵州大学2022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贵州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406分,最低位次7418;

2、文科:2022年贵州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485分,最低位次1056;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406 / 7418335
2022文科本一485 / 1056409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贵州大学在青海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贵州大学2022年在青海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青海)学费
生物科学类 (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2504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040
土木类 (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5040
植物生产类 (包含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烟草)4459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24590
动物生产类 (包含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24590
林学类 (包含专业林学森林保护)24590
园林 (要具有一定美术基础,不招色弱、色盲。)3459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青海)学费
财政学类 (包含专业财政学、金融学)24920
工商管理类 (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492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1月,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985.37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75.8万余册,电子图书366.92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38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437人,研究生13507人。现有在职职工416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6人,占比49.9%。正高级职称人员52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23人。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4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3‰和5‰,农业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总数7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4年主、承、协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