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04 13:00:28 新高考网

兰州财经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兰州财经大学今年(2022年)在山西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山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兰州财经大学2022年在山西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本二A)录取最低分459分,最低位次61082;

2、文科: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本二A)录取最低分476分,最低位次17118;

1、理科: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本二B)录取最低分451分,最低位次67041;

2、文科:2022年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本二B)录取最低分485分,最低位次14334;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二A459 / 61082417
2022文科本二A476 / 17118450
2022理科本二B451 / 67041417
2022文科本二B485 / 1433445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兰州财经大学在山西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兰州财经大学2022年在山西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山西本二A)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数字经济 23800
金融学 438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438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4300
地理信息科学 24300
智能科学与技术 24500
工商管理 43800
会计学 43800
人力资源管理 33800
劳动与社会保障 238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理科(2022山西本二B)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会计学 (121中美实验班)(办学地点段家滩校区)21.2万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文科(2022山西本二A)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金融学 23800
汉语国际教育 23800
商务英语 (外语语种英语)24300
市场营销 13800
会计学 33800
财务管理 33800
农林经济管理 33800
公共事业管理 13800
土地资源管理 138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4、文科(2022山西本二B)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会计学 (121中美实验班)(办学地点段家滩校区)21.2万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学校作为黄河上游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大学,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和枢纽位置,财经类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办学影响较大。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508.75万元。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5.73万册、电子图书677.98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万人,硕士研究生2077人,博士研究生28人,继续教育学员5827人,留学生60人。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三大平台”建设,依托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制建设为主的特色研究方向和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路径,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17篇,出版专著128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6项。依托重点科研创新团队和科学研究基地(平台),与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省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等共建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服务地方成果获得政府部门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证明共36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提案类成果11项、申报科研服务社会内参类成果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