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6-13 04:47:44 新高考网

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北京科技大学今年(2022年)在广西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广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在广西录取分数线为:

理科: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本一)录取最低分584分,最低位次6674;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84 / 667447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北京科技大学在广西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在广西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广西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广西)学费
工科试验班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机械类、通信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第一学年末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范围内按专业限额方式进行专业选择)25000
理科试验班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通信工程、土木类、安全工程、数学类、应用物理学,前一年半执行特定培养计划,第三学期末主要根据学生志愿选专业。完成试验班教学计划综合排名前50%的学生可申请本博连读,未进入本博连读者第七学期可申请保研)15000
数学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进校一年后分流)45000
应用物理学 (理工类,4年,5000元/年)35000
机械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进校一年后分流)1050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学生进校一年后,可进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学习)105000
能源动力类 (能源、环境专业)(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进校一年后分流)75000
储能科学与工程 (理工类,4年,5000元/年)25000
通信工程 (理工类,4年,5000元/年)25000
自动化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自动化、人工智能、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进校一年后分流)105000
计算机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进校一年后分流)45000
土木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进校一年后分流)55000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进校一年后分流)25000
工商管理类 (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进校一年后分流)5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六十九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0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中国一重、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钢研、河钢集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