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6-05 01:29:16 新高考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2022年)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在重庆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本科)录取最低分613分,最低位次508;

2、物理类: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本科)录取最低分648分,最低位次668;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历史类本科613 / 508415
2022物理类本科648 / 668411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重庆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在重庆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历史类(2022重庆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重庆)学费
社会科学试验班 (包含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翻译、德语、法学。)10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物理类(2022重庆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重庆)学费
工科试验班类 (计算机拔尖计划)(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蓝、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予录取。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15500
理科试验班类 (华罗庚数学拔尖计划)(含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办学地点沙河校区。)15500
理科试验班类 (包含专业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化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北航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tp//zs.buaa.edu.cn。办学地点沙河校区。)35500
工科试验班类 (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包含专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45500
理科试验班类 (国际卓越工程师试验班)(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35500
工科试验班类 (医工交叉试验班(色盲、色弱考生不予录取。包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15500
工科试验班类 (信息类)(包含专业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北航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tp//zs.buaa.edu.cn。办学地点沙河校区。)335500
工科试验班类 (航空H航天类)(包含专业含智能飞行器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北航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网址http//zs.buaa.edu.cn。办学地点沙河校区。)2055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占地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愿景目标。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2300余人。近年来各省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3‰,并有多个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学校理工类生源整体质量稳居全国第9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打造一流本科生教育,推进大类招生,扩大专业自主选择权,突出厚基础、个性化、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健全完全学分制。推进通识教育、书院育人,发挥华罗庚班、吴大观班、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及高等理工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等试验班和荣誉学院的引领辐射作用。构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国际交流三位一体大课堂,强化跨学科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研究生教育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重点实施尖端优质生源汇聚、精品课程体系构筑、国际交流深度拓展、多方聚力协同育人、创新激励分类优秀、卓越导师队伍建设等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重创新、强能力、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探索出大飞机班、发动机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北航3号”和“北航4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2010年以来,研究生有近400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署名达70余人次,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长,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数量处于领先地位。历史悠久的北航“冯如杯”竞赛已连续举办30届,吸引了7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学校是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连续16届捧得“优胜杯”的高校,并在2019年承办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学生创新创业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冠军、亚军各一项。春华秋实,芬芳桃李满天下。建校69载,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20多万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9%以上。近6年北航有18名校友当选为院士。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先导,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科研总量不断扩大,科研经费人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有1个国家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7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项标志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学校牵头设计研制的某型无人机定型并执行重要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位居无人机方队阵首。“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近16年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实现了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获“2011计划”首批认定。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全面融入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环北航知识经济圈”,北航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