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在各省录取最低分」

发布:2025-02-24 22:25:49 新高考网

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最新录取投档线已对外公布,那今年宁波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宁波工程学院官网权威发布整理的: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在各省市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一览表,欢迎2025年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参考!

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在各省录取最低分」

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

一、宁波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本省)

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在浙江省(普通类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16分。

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27分。

二、宁波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外省市)

1、在江苏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36分。

2、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27分、文科521分。

3、在山东省(普通类一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77分。

4、在广东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29分。

5、在江西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26分、历史类532分。

三、宁波工程学院2024年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官方最新发布)

包含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包含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较高收费、中外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等。

省份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浙江(平行录取一段)综合516150368492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527137519492
云南(本科二批及预科)理科48063338420
文科53719011480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理科)49156145420
山西(本科二批A段)理科49251943418
山西(本科二批B段)理科46866752418
安徽(本科批)物理类52888236465
历史类52320799462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513108475465
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类)51025625462
新疆(本科二批)文科377-304
四川(本科二批)理科52798464459
文科52124855457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522105171459
河南(本科二批)文科51230726428
理科496154335396
较高收费(理科)490164286396
湖北(本科批)物理类53461292437
福建(本科批)物理类54543903449
历史类49912682431
中外合作(物理类)52755690449
贵州(本科批)物理类45090828380
历史类48922921442
河北(本科批)物理类471169754448
历史类53521441449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506113442448
陕西(本科二批)理科45773355372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46667300372
辽宁(本科批)物理类50849333368
青海(本科一段)理科34517258343
文科4174250411
广西(本科批)物理类48169489371
历史类48620026400
广东(本科批)物理类529100411442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517119061442
甘肃(本科批C段)物理类49235992370
历史类4969504421
重庆(本科批)物理类50657303427
历史类49715495428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49861933427
江西(本科批)物理类52658993448
历史类53216441463
山东(普通类一段)综合477235873444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481227014444
湖南(本科批)物理类51176499422
历史类50024772438
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物理类)464134453422
江苏(本科批)物理类53698546462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521117794462

附:宁波工程学院简介

宁波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设有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前湾校区,现有19个二级教学机构,48个本科专业,24个一级学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86人;我校有教职工1305人,其中专任教师1063人(含辅导员和实验员17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6人,博士534人。

学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攻坚临港石化、智能制造、港航物流等地方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港口桥梁等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支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近五年,学校共服务企业2000家左右,建成杭州湾汽车学院、绿色石油化工产业学院、机器人学院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现代产业学院;校地共建中乌新材料研究院、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等地方研究院;建立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研究所、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院、“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一批立足产业服务与社会建设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