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的重点班有哪些(大盘点)

更新:2025-05-12 18:52:49 新高考网

对很多考生来说,考上985高校已经非常完美了,但你知道吗?在这些顶尖高校中,还有一些神秘而又富有挑战的王牌重点班级,比如清华姚班、北大图灵班、中科大少年班等等,聚集了各省拔尖人才,是国家培养顶尖梁的殿堂。以下汇总了清北、复交、中科大等名校的特殊王牌班型,一起来看看这些985大学的重点班~

1、清华大学

01 姚班

姚班,被誉为中国计算机“天才集中营”。在清华的重点打造下,其计算机专业在全国几乎无可匹敌,2018年,它更是取代了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全球计算机科学的NO.1!

“姚班”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简称,隶属于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是图灵奖的获得者姚期智在2005年创办的班型,致力于发展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1.png

在姚班,由姚期智院士亲自领衔的强大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全是世界级大牛导师来上课。姚班非常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基础能力,为此,针对基础学科教学专门制定培养方案,精心准备25门专业课程,其中5门核心课程均为全英文授课。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学习强度,不是一般人能hold住的,非“大神”级别人员莫属。

如此优秀的班级,想要进入,难度自然也很大,相比清华常规的本科门槛,姚班的选拔条件很苛刻,主要生源为五大学科竞赛保送生为主,以及新生进校二次选拔!基本都是竞赛大佬和各省状元。

另外,清华大学的智班、量信班与姚班合并为一,统称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主要生源同样为学科竞赛保送生为主,以及新生进校二次选拔!

总结来看,清华姚班就是如此逆天的一个组合:排名第一的教授+全国各地的天才学神+最顶尖的专业!

02 智班

“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智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于2019年创办并担纲智班首席教授。

智班“广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不同学科间的深层交叉合作,在交叉学科上作出创新成果;并在助力各学科发展的同时,深化对人工智能前沿的理解并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智班每年通过奥赛招生和二次招生等方式来招收学生。

2、北京大学

01 图灵班

清华有姚班,北大怎甘落后?2017年北大开了个图灵班,专攻计算机。由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约翰•霍普克洛夫特)坐镇,亲自参与教师招聘、课程设计和指导学生。致力于为中国培养计算机科学界下一代领军人物。目前,图灵班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方向。

北大图灵班主要生源集中在信息学、物理、数学国家集训保送及从大一学生中进行二次选拔。二招来自北大信息、元培、数学等院系的学霸,是从各省状元及高分生中再次遴选尖子生,一般招收30人进入特别培养计划小班。

02 元培班

元培学院前身是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元培计划实验班,2007年元培学院成立,元培计划迈上全新的台阶。

元培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为五大体系,包括西方古典文明、中国古典文明、现代中国,现代世界以及现代科学与技术系列。除此之外,元培学生可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任意课程,并设立跨学科专业,北大各院系杰出教师负责授课,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元培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为学生发展提供时间保障。学生可根据自身跨学科和个性化学习安排,申请提前—年或推延—至两年毕业。

除此之外还有多彩的入学教育,如为新生开设时长30小时的 “新生训练营”,全方位导师制等。

3、上海交大——ACM班

上海交大ACM班,这个名字源于国际科学教育计算机组织——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的计算机组织,图灵奖就是由这个组织设立、颁发的。2002年,交大教授俞勇发起创建,比姚班还要早上几年。当时俞勇说,创建这个班不仅仅是为了赢得ACM竞赛,更是为了培养计算机科学家,让计算机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严格的学习制度、精心的学业培养,让ACM荣耀了很多年。自从1996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进入中国以来,20个年头,上海交大ACM班共获得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2块)。最辉煌的时候莫过于前几年的三次世界冠军,号称「三冠王」,它代表了在ACM-ICPC这一赛事上,北欧再也不是一枝独秀,而交大乃至整个中国的ACM-ICPC水平已经到达了世界前列。

此外,交大还有一个IEEE试点班(电子信息类),是录取分数最高的TOP3专业。

4、西安交大——钱学森班

钱学森班形成了“筑工科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育领军人才”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钱学森“大成智慧”理念引领下的学院与书院双院育人荣誉教育制度,打破专业学科壁垒。

 ◆ 构建“基础-专业-创新”梯次推进的培养方案,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

 ◆ 创立“量智与性智”协同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解决当前工科人才人文素养缺乏、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 实行本硕贯通式培养:2年通识教育+2年交叉专业教育+X年研究生专业教育。

 ◆ 实行学业科研双导师制,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因材施教。

钱学森班分设四个交叉专业模块,分别是智能制造、智能电气、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智慧能源动力模块,学生入校即选择一个模块。

钱学森班通过高考招生、新生入校选拔和少年班选拔三种方式选拔优秀学生,高考招生专业备注“钱学森班”。

5、北京理工一一徐特立英才班

徐特立英才班采用“3+1+X”年本硕博贯通动态学制,构建了学科贯通课程和高端交叉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由国内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授课,本科第四学年可在导师指导下修读研究生课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科第一学年强化数理化科学基础+前沿专业教育,本科第二学年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特长引导学生在全校选择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学术导师。为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加入导师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实施“一生一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6、吉林大学——唐敖庆班

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1.0)。作为首批入选“拔尖计划”的高校之一,吉林大学按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方针,成立了以著名化学家、吉林大学前校长唐敖庆教授命名的“唐敖庆班”,分别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五学科开展招生培养工作,每届招生规模为80至100人。

唐敖庆班达到培养方案有关要求则推免资格全覆盖,学生选择校内推免将不再受专业限制,可全校范围内跨学科选择深造专业。

7、武汉大学

01 弘毅学堂

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高地。立于2010年,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践,也是武汉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试验举措。弘毅学堂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采取小班个性化培养,典型特色是“一型(研究型),二制(导师制、书院制),二化(个性化、国际化)”,是武汉大学优质本科教育基地。

2024年学堂对原有试验班升级,设立了9个试验班(PPE试验班、PLE试验班、数字经济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全球治理试验班、大健康试验班、智能制造与集成电路试验班,未来科技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每个试验班都是2-3个专业方向交叉人才培养。弘毅学堂按3个专业招生,进校后,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在9个试验班中任意选择。

进入到未来科技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生,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历史、哲学等学院继续拔尖计划培养;其中,获得校长特别奖和部分高分考生,一年后可全校专业任选(医学长学制除外)。

02 雷军班

雷军班是武汉大学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由雷军校友亲自领衔,旨在培养未来计算机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24年,雷军班计划招生30人,其中一半对高考招生,一半面向全校新生二次选拔。雷军班强化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产业导师、学业导师和工程导师“三师共育”,实行更加灵活的课程学分认定和评价制度,包括部分课程免修免考、弹性学制和科研轮转机制等。学生可以自主定制大学学习,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可100%保研100%直博。

8、中科大——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罗庚班” 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年3日签订协议,发挥系所结合优势,共同创办“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简称“华罗庚班”,学制四年,前两到三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基础课,后一到两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习专业课程,并在院士、研究员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是中国科学院建立的第一个科技英才班,属院办班。是中国科学院为满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需求,培养未来数学学科领军人物为目标的数学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华罗庚班学制四年,每年招收30名左右的学生,学生从录取的数学系与少年班新生中选拔,前两到三年在中国科大学习基础课。期间,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将通过选派院士、研究院承担部分课程、开设专题报告和暑假短期课程,或安排学生暑假到研究院参加专题讨论班和科研活动等形式参与教学与实践活动。后一到两年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学习专业选修课、参加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员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此外,从大三起,学生将每月取得补助。毕业生将有大量的机会赴世界一流大学或者在国内顶尖研究院所继续深造。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领军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领军计划”是一个聚焦空天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人类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

依托北航未来空天技术学院设置,学院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招生专业为工科试验班(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强化多学科交叉、空天信融合,深化科教融通、产教联合,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新范式实施项目制、导师制,着力培养学生的集成创新能力,培育未来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引领空天科技发展的技术原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10、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和国豪精英

“国豪书院”名称取自李国豪老校长——“国豪,国豪,国之英豪;承古开今,为国之骄”。

国豪书院通过高考选拔及入校二次选拔方式,招收一批心怀使命、志趣高远、天资出众、潜力突出的青年学生,分别进入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医学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和“强基计划”,在书院氛围下由高端导师倾心指导,释放个人潜能,“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夯实理工基础、强化学术创新、浸润人文素养、开拓国际视野,最终成长为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突破性学术创新能力、大团队组织领导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全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按照“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阶段培养定位,国豪书院打造以书院制、导师制、完全学分制为特色的“2+1+X”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即2年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1年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培养,X=1-6年本研衔接专业学习与学术创新。

11、西北工业大学——黄玉珊航空班

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玉珊班是一个以中国著名航空航天科学家、力学家、教育家黄玉珊命名的特色班级,旨在培养航空领域的未来学术大师和型号总设计师。

该班级由郭万林院士、歼-20总师杨伟院士、运-20总师唐长红院士等组成豪华班主任团队,传承老一辈航空教育思想和文化精神。

黄玉珊班采取“大师引领、开放式、国际化”的培养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完全学分制、理论实践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将有至少两次不少于6个月的境外学习研究经历和6个月以上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实践经历。

黄玉珊班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级A+学科优势资源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培养方案融合工学、理学、系统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优势。

12、哈尔滨工业大学

01 人工智能班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为计算学部下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

人工智能学院采用多学科学术导师引领,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学科全方位渗透、融合,推动“AI+X”跨界创新人才培养;强化“课程+项目”双驱互融,实施纵横贯通、逐级挑战的项目式学习,拓展AI领域杰出人才的个性化、进阶式培养路径;依托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打造“高校-企业-政府”AI人才培养的生态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2+2”“3+1”“4+0”自主选择,利用不同校区的区域优势,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助力。

02 院士特色班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院士特色班是该校为培养未来领军人才而设立的特色班级,由院士亲自担任班主任,注重“兴趣驱动+个性化培养”。

成立于2020年,现包含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班四个班型,都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相关领域内的专业任选,并且基本上实现一对一的高端人才指导。

13、山东大学——泰山学堂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成立于2010年11月17日,因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而创立,肩负着加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它旨在培养“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它依托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山大的良好的学科基础,并综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汲取齐鲁文化精华,重点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遴选、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泰山学堂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领衔,学校分配给学堂充足的保研名额,只要符合学堂推免条件就可以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泰山学堂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七届448名毕业生,其中416名学生考入MIT、巴黎高师、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外名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升学率高达93%。

14、东南大学——吴健雄班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管理机制改革的示范基地,学院以世界杰出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吴健雄先生的名字命名。

着力构建“三制五化”即“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吴健雄学院以书院制模式进行管理,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学生入校时不分专业,按照“筑理工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的指导思想,强化通识教育基础和大类学科基础。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除享受吴健雄学院书院制、导师制、国际化、课外研学等优质资源外,也同时享受专业学院学科资源。

专业任选,助推个性化成长。专业分流时,学生在学院和高端导师指导下,充分了解当前学科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根据自己的志向、能力、兴趣自主选择学校四年制理工科类所有专业。

15、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班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在原机器人创新协会的基础上,打造了特色班级——“机器人”实验班,以OBE模式为培养理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电子信息与机器人行业高端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另外还有以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的“珠峰计划”(首批“国家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招生专业名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珠峰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以培养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创新引领性人才为目标的“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招生专业名称为“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16、浙江大学——竺可桢试验班

1)巴德年医学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前4年要求学生在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完成本科学业;期间,学生还必须完成医学院规定的医预科课程;后4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进行医学专业学习,完成学业后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2)求是科学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国家“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的基地该班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地质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为基础,实施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卓越培养计划,为造就一批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未来顶级科学家和学科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全程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并与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名校建立了合作和交流。一大批毕业生进入了哈佛、耶鲁、MIT、加州理工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3)图灵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该班依托计算机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围绕“全科式基础强化”、“全方位科研训练”、“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球化资源导入”和“专业化学科培养”的“四全一专”特色培养模式,实施计算机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的高素质本科生。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中自主确认主修专业,毕业后在全球一流高校继续深造,以成为计算机领域未来的一流学科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为目标。

17、南京大学——匡亚明大理科班

培养特色:在大一学年与大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理科基础教育,大三再最终确定方向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在教学上,学院注重通识教育,重视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重视早期科学研究训练。几乎所有主干基础课均邀请各院系名师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