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2025年招生简章:各专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及学费

发布:2025-05-07 08:25:46 新高考网

成都师范学院2025年高考最新招生简章暂未公布,今年在各省具体招生计划:如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和各专业学费等请参考去年的数据,待官方发布后,本文会第一时间更新!

成都师范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计划)

成都师范学院扎根四川,面向全国,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25个专业,共计划录取2201人,学费4800-5200元每年,生源覆盖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

成都师范学院招生简章:各专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及学费

一、2024成都师范学院招生计划表(在本省)

本科招生计划:

理科:成都师范学院在四川【理科】共计划招收1190人,涉及21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经济(计划数10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新闻学(计划数1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文科:成都师范学院在四川【文科】共计划招收642人,涉及10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计划数18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心理学(计划数1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查询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学费
四川理科本二数字经济1004800
四川理科本二金融数学444800
四川理科本二贸易经济714800
四川理科本二学前教育(师范)134800
四川理科本二小学教育(师范)334800
四川理科本二英语(师范)(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外语口试)584800
四川理科本二翻译(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外语口试)204800
四川理科本二新闻学104800
四川理科本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575200
四川理科本二物理学(师范)535200
四川理科本二化学(师范)795200
四川理科本二地理科学(师范)365200
四川理科本二生物科学(师范)855200
四川理科本二心理学(师范)125200
四川理科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905200
四川理科本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55200
四川理科本二数字媒体技术525200
四川理科本二智能科学与技术585200
四川理科本二精细化工495200
四川理科本二食品质量与安全735200
四川理科本二工程造价554800
四川理科本二资产评估474800
四川文科本二贸易经济194800
四川文科本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164800
四川文科本二学前教育(师范)164800
四川文科本二小学教育(师范)334800
四川文科本二汉语言文学(师范)1854800
四川文科本二英语(师范)(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外语口试)1104800
四川文科本二翻译(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外语口试)204800
四川文科本二新闻学204800
四川文科本二历史学(师范)804800
四川文科本二地理科学(师范)545200
四川文科本二心理学(师范)135200
四川文科本二数字媒体技术605200
四川文科本二资产评估164800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情况请以成都师范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二、2024成都师范学院招生计划表(在外省)

在今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除了省内四川,成都师范学院还面向省外17个省市招生,其中(本科批)在重庆市的招生计划人数最多,达到了52人,详见如下一览表。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学制招生计划
安徽物理本科19
历史本科6
重庆物理本科34
历史本科18
福建历史本科6
物理本科14
广东历史本科3
物理本科17
广西物理本科11
历史本科4
贵州物理本科5
历史本科5
海南综合本科17
河北物理本科3
历史本科2
河南理科本科19
文科本科11
湖北历史本科6
物理本科19
湖南物理本科14
历史本科6
江西物理本科19
历史本科6
江苏物理本科16
历史本科9
山东综合一段20
山西理科本科3
文科本科2
陕西理科本科20
文科本科10
云南理科本科9
文科本科16
在各省专业计划详情,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注:由于篇幅有限,详细的《成都师范学院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以及招生简章,详见: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三、成都师范学院简介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现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在温江校区。

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学校通过留学生教育、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以及海外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在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港台等国家及地区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