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简章:各专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及学费

发布:2025-03-27 20:19:26 新高考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5年高考最新招生简章暂未公布,今年在各省具体招生计划:如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和各专业学费等请参考去年的数据,待官方发布后,本文会第一时间更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计划)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扎根北京,面向全国,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30个专业,共计划录取2069人,学费4200-4600元每年,生源覆盖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等27个省市。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简章:各专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及学费

一、202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计划表(在本省)

本科招生计划:

综合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北京【综合类】共计划招收1474人,涉及22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计划数8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材料科学与工程(计划数1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查询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学费
北京不限本科电子商务(商务智能)(4200元)714200
北京不限本科会计学(注册会计师)(4200元)604200
北京不限本科市场营销(智能营销)(4200元)404200
北京不限本科物流管理(4200元)384200
北京不限本科审计学(4200元)544200
北京不限本科旅游管理(4200元)364200
北京不限本科会展(4200元)404200
北京不限本科人力资源管理(4200元)714200
北京本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200元)744200
北京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4600元)124600
北京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600元)504600
北京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4600元)714600
北京本科制药工程(4600元)424600
北京本科生物制药(4600元)424600
北京本科药物分析(4600元)464600
北京本科机械工程(4600元)524600
北京本科环境工程(4600元)684600
北京本科机器人工程(4600元)404600
北京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4600元)494600
北京本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600元)414600
北京本科智能制造工程(4600元)454600
北京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600元)714600
北京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600元)824600
北京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600元)454600
北京本科物联网工程(4600元)474600
北京本科自动化(4600元)864600
北京本科安全工程(4600元)304600
北京本科安全生产监管(4600元)154600
北京本科人工智能(4600元)564600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情况请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二、202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计划表(在外省)

在今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除了市内北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还面向市外26个省市招生,其中(本科批)在河北省的招生计划人数最多,达到了79人,详见如下一览表。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学制招生计划
安徽历史本科4
物理本科16
重庆物理本科2
福建物理本科7
甘肃历史本科6
物理本科19
广东物理本科8
广西历史本科6
物理本科32
贵州物理本科42
历史本科11
海南综合本科2
河北物理本科79
河南理科本科42
文科本科14
黑龙江物理本科10
湖北历史本科3
物理本科17
湖南物理本科18
江西物理本科9
历史本科3
吉林物理本科7
历史本科2
江苏物理本科18
辽宁物理本科28
内蒙古理科本科4
山东综合一段61
山西理科本科11
文科本科11
陕西理科本科5
理科本科一(预科)5
文科本科12
四川理科本科4
文科本科6
天津综合本科17
新疆理科本科22
云南理科本科6
文科本科5
浙江综合一段21
在各省专业计划详情,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注:由于篇幅有限,详细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以及招生简章,详见: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北京化工学院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发展而来,1992年更为现名,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全过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806名,其中专任教师536名,包括正高级89人、副高级217人,硕士生导师242人、博士生导师近20人,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9%、“双师型”教师占比51%;此外,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65名。有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4人,北京市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7人,入选“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7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05人次,北京市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7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