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社会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山西招生社会学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厦门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山西省招生社会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山西招生社会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厦门大学(579分)、华东政法大学(573分)、山东大学(567分)、上海大学(557分)、中央民族大学(55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厦门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79 |
2 | 华东政法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73 |
3 | 山东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67 |
4 | 上海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57 |
5 | 中央民族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56 |
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49 |
7 | 吉林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46 |
8 | 南京农业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一批 | 536 |
9 | 西北师范大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二批 | 484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聚焦世界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合作网络,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71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5个中外合作平台。
3、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学科领域研究深入。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近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800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专利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40项,省敦煌文艺奖4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