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6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重庆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黑龙江招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重庆大学(532分)、南京理工大学(507分)、湘潭大学(503分)、新疆大学(464分)、长春师范大学(40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重庆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一批 | 532 |
2 | 南京理工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一批 | 507 |
3 | 湘潭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一批 | 503 |
4 | 新疆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一批 | 464 |
5 | 长春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二批 | 408 |
6 | 塔里木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二批 | 393 |
1、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
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思路,坚持学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健全适应科技高速变革的学科优化布局机制以及适宜产生未来引领学科的体制机制,建立一流的学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着力构建一流学科生态。实施六类学科重点建设项目,持续加大推进一流学科、I类优势学科以及“先进制造”“智慧能源”“新型城镇化”三大学科群建设。高起点推进医学学科加快发展。实施“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基础学科整体发展水平。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稳居ESI世界前1‰,1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50名。
2、新疆大学
1924年 新疆大学的前身——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立,拉开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
学校现有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5个。其中,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3、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单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医、文、管、经、法、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872亩,校舍建筑面积103.32万平方米,分校本部和东扩区两个校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万余人,16个学院,92个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兵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有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9个兵团重点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天池英才”31人、“兵团英才”49人、自治区“天山英才”40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14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1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