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4-29 14:28:33 新高考网

新疆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新疆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新疆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新疆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新疆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新疆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新疆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01分)、西北工业大学(593分)、厦门大学(583分)、山东大学(566分)、中南大学(553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540分)、哈尔滨工程大学(538分)、北京科技大学(532分)、西南交通大学(531分)、北京工业大学(52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601
2西北工业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93
3厦门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83
4山东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66
5中南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53
6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40
7哈尔滨工程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38
8北京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32
9西南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31
10北京工业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26
11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526
12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492
13南京师范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465
14陕西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463
1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一批43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新疆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新疆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已与境外27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4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牵头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批建设,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中南大学

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31个,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研究机构数17个。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1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含特等奖、创新团队奖)18项。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3、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和“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7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中国一重、中国宝武、中国矿产资源、北汽、河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学校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钢铁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