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3-30 15:40:04 新高考网

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西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03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昌大学;而在省外,有114所高校面向江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清华大学。

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江西本省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昌大学(593分)、江西师范大学(562分)、江西理工大学(54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593
2江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562
3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541
4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531

2、江西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江西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清华大学(690分)、北京大学(688分)、上海交通大学(674分)、南京大学(668分)、华中科技大学(648分)、东南大学(647分)、武汉大学(645分)、电子科技大学(640分)、国防科技大学(643分)、北京邮电大学(63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90
2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88
3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85
4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74
5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68
6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60
7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50
8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50
9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48
10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一批647
...
105西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93
106泰山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92
10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90
108齐齐哈尔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89
109南阳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86
110重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83
111成都锦城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71
112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69
113重庆移通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66
114天津天狮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科二批457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江西省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江西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5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7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类学科。

2、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是电子科大两个校区之一,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占地8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体育馆等体育设施。

3、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

山西大学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有教职工3132人,专任教师2158人,高级职称教师140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百余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4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