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容易考上的是山西省(本科一批A段文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88分(分差72分);最难考上的是辽宁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682分(分差314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
1、黑龙江(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22分、历史类604分能上。
2、云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39分、历史类625分能上。
3、上海(本科批)考生预测565分能上。
4、贵州(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30分、历史类620分能上。
5、辽宁(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18分、历史类627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黑龙江(本科提前批) | 历史类 | 605 | - | - |
物理类 | 624 | - | - |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624 | 360 | 264 |
历史类 | 617 | 410 | 207 | |
民族班(物理类) | 654 | 360 | 294 | |
河南(本科一批) | 其他单列(理科) | 606 | 511 | 95 |
理科 | 671 | 511 | 160 | |
较高收费(理科) | 634 | 511 | 123 | |
特殊类(理科) | 629 | 511 | 118 | |
四川(本科一批)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40 | 539 | 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50 | 539 | 111 | |
智慧建筑与建造(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30 | 539 | 91 | |
民族班(理科) | 659 | 539 | 120 | |
理科 | 676 | 539 | 137 | |
文科 | 602 | 529 | 73 | |
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42 | 539 | 103 | |
云南(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理科 | 640 | - | - |
云南(本科一批) | 深圳校区空天科技专业(理科) | 651 | 505 | 146 |
民族班(理科) | 645 | 505 | 140 | |
文科 | 625 | 550 | 75 | |
理科 | 665 | 505 | 160 | |
北京(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23 | 434 | 189 |
综合类 | 666 | 434 | 232 | |
贵州(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35 | 380 | 255 |
物理类 | 667 | 380 | 287 | |
历史类 | 618 | 442 | 176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31 | 380 | 251 | |
民族班(物理类) | 648 | 380 | 268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615 | 437 | 178 |
历史类 | 606 | 432 | 174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28 | 437 | 191 | |
民族班(物理类) | 632 | 437 | 195 | |
辽宁(本科批) | 历史类 | 626 | 400 | 226 |
物理类 | 682 | 368 | 314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17 | 368 | 249 | |
江苏(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26 | 462 | 164 |
物理类 | 665 | 462 | 203 | |
历史类 | 618 | 478 | 140 | |
宁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626 | 432 | 194 |
文科 | 589 | 496 | 93 | |
广东(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05 | 442 | 163 |
物理类 | 664 | 442 | 222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606 | 448 | 158 |
历史类 | 615 | 463 | 152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28 | 448 | 180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637 | 475 | 162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625 | 390 | 235 |
文科 | 547 | 425 | 122 | |
新疆(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南疆单列(理科) | 553 | 390 | 163 |
国家及地方专项(理科) | 583 | 390 | 193 | |
重庆(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18 | 427 | 191 |
物理类 | 649 | 427 | 222 | |
重庆(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35 | - | - |
上海(本科批) | 综合类 | 567 | 403 | 164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665 | 422 | 243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33 | 422 | 211 | |
民族班(物理类) | 636 | 422 | 214 | |
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物理类) | 598 | 422 | 176 | |
安徽(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物理类 | 661 | - | - |
安徽(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32 | 465 | 167 |
历史类 | 628 | 462 | 166 | |
物理类 | 674 | 465 | 209 |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611 | 371 | 240 |
历史类 | 604 | 400 | 204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32 | - | - |
河北(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08 | 448 | 160 |
历史类 | 633 | 449 | 184 | |
物理类 | 659 | 448 | 211 | |
陕西(本科一批) | 理科 | 669 | 475 | 194 |
文科 | 591 | 488 | 103 | |
国家专项计划(理科) | 619 | 475 | 144 | |
医学类专业(理科) | 616 | 475 | 141 | |
青海(本科一段) | 文科 | 546 | 411 | 135 |
理科 | 617 | 343 | 274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658 | 370 | 288 |
历史类 | 608 | 421 | 187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28 | 370 | 258 | |
民族班(物理类) | 629 | 370 | 259 | |
福建(本科批) | 中外合作1(物理类) | 625 | 449 | 176 |
中外合作2(物理类) | 643 | 449 | 194 | |
物理类 | 671 | 449 | 222 | |
中外合作3(物理类) | 626 | 449 | 177 |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660 | 506 | 154 |
文科 | 588 | 516 | 72 | |
内蒙古(本科一批) | 理科 | 670 | 471 | 199 |
文科 | 579 | 478 | 101 | |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06 | 471 | 135 |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综合类 | 669 | 444 | 225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00 | 444 | 156 | |
浙江(平行录取一段) | 综合类 | 674 | 492 | 182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46 | 492 | 154 | |
海南(本科批) | 综合类 | 790 | 483 | 307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主持参研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助力“祝融号”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多项技术成果支撑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十三五”期间牵头获2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数百项成果助力中国航天66载,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