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620分左右(618分、619分、620分、621分、62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山东考生62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山东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山东高考分数线,山东高考的一段分数线为444分。山东考生620分已经达到一段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一段批次院校!
2025年山东62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山东大学(最低613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最低607分)、山东大学(最低606分)、中国海洋大学(最低602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最低599分)。
省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最低621分)、厦门大学(最低620分)、北京师范大学(最低619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低618分)、北京理工大学(最低62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山东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2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11470到第11875名,共有40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山东62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山东大学 | 公办 | 613 | 14653 | 1段 |
2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公办 | 607 | 18113 | 1段 |
3 | 山东大学 | 公办 | 606 | 18393 | 1段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公办 | 602 | 21191 | 1段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公办 | 599 | 23076 | 1段 |
2、2025山东62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上海财经大学 | 公办 | 621 | 11465 | 1段 |
2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办 | 621 | 11140 | 1段 |
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公办 | 621 | 11404 | 1段 |
4 | 厦门大学 | 公办 | 620 | 11549 | 1段 |
5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办 | 619 | 12230 | 1段 |
6 | 重庆大学 | 公办 | 618 | 12637 | 1段 |
7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公办 | 618 | 12674 | 1段 |
8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623 | 10574 | 1段 |
9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公办 | 621 | 11404 | 1段 |
10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公办 | 617 | 12905 | 1段 |
以上“2025年山东高考62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山东录取线都在620分左右(共有5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校区现有13个学院,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2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9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近13000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教职工1250余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上海财经大学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
学校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一流社会主义大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广泛。2020年,学校发布《全球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确立了助力建设全球卓越学术共同体、教育创新共同体、青年发展共同体、高校社会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愿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打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汉字之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