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高考54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2-06 17:22:07 新高考网

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类545分左右(543分、544分、545分、546分、5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湖南物理类考生54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湖南高考54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参考湖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湖南高考分数线,湖南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22分。湖南物理类54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湖南高考54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南物理类5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长沙理工大学(最低547分)、湖南农业大学(最低546分)、湖南科技大学(最低545分)、长沙理工大学(最低544分)、长沙理工大学(最低543分)。

省外: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最低547分)、华南农业大学(最低546分)、浙江工业大学(最低545分)、杭州师范大学(最低544分)、山东师范大学(最低543分)。

二:湖南物理类5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54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湖南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4250名到第44998名,共有74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湖南物理类5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长沙理工大学公办54743486本科
2湖南农业大学公办54644249本科
3湖南科技大学公办54544998本科
4长沙理工大学公办54445813本科
5长沙理工大学公办54346585本科

2、2025湖南物理类5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西南大学公办54743486本科
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公办54743486本科
3郑州大学公办54644249本科
4华南农业大学公办54644249本科
5中国医科大学公办54544998本科
6浙江工业大学公办54544998本科
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公办54445813本科
8杭州师范大学公办54445813本科
9贵州大学公办54346585本科
10山东师范大学公办54346585本科

以上“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类5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湖南录取线都在545分左右(共有45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湖南物理类5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长沙理工大学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先进文化传承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长沙理工大学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440余人。

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8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7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2877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6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