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高考45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

更新:2024-12-30 17:58:38 新高考网

2025年北京高考450分左右(448分、449分、450分、451分、45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北京考生45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北京高考45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

参考北京市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北京高考分数线,北京高考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34分。北京考生45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北京高考45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北京4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北京城市学院(最低452分)、北京城市学院(最低451分)、北京城市学院(最低449分)、北京联合大学(最低447分)、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最低447分)。

省外:长春建筑学院(最低452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最低450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最低449分)、南昌交通学院(最低448分)、成都东软学院(最低453分)。

二:北京45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04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北京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50分的考生在全市的位次范围是42146到第42314名,共有16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北京4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北京城市学院民办45241971本科
2北京城市学院民办45142145本科
3北京城市学院民办44942480本科
4北京联合大学公办44742846本科
5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民办44742846本科

2、2025北京4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民办45241971本科
2长春建筑学院民办45241971本科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民办45042314本科
4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民办45042314本科
5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民办44942480本科
6长春中医药大学公办44842678本科
7南昌交通学院民办44842678本科
8平顶山学院公办45341804本科
9成都东软学院民办45341804本科
10齐鲁工业大学公办44742846本科

以上“2025年北京高考45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北京录取线都在450分左右(共有10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北京45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北京城市学院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

学校努力培养大批城镇化进程亟需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并积极造就一批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服务等领域的高水平精英人才。学校注重结合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注重学生实用能力培养,注重环境育人、以文化人。学校以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毕业生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著称于用人单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社会新星。

北京联合大学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相互支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另有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的分校区11个。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奥林匹克中心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学院路学术氛围的严谨与浓厚,还能领略CBD 金融中心的繁荣与忙碌,感受皇城根儿老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

长春建筑学院简介:

长春建筑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年6月;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获评“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年3月,入选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年9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0-2023年连续四年获评吉林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2024年荣居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1类)第十五名、全国前二十强。

学校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为办学宗旨,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正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