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北高考58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2-03 13:49:44 新高考网

2025年湖北高考物理类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湖北物理类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湖北高考585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参考湖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湖北高考分数线,湖北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37分。湖北物理类5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湖北高考58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北物理类5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湖北大学(最低586分)、华中农业大学(最低583分)、武汉科技大学(最低581分)、江汉大学(最低580分)、中南民族大学(最低579分)。

省外:天津医科大学(最低587分)、中国矿业大学(最低586分)、首都师范大学(最低585分)、合肥工业大学(最低584分)、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最低583分)。

二:湖北物理类58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30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湖北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4682名到第25224名,共有54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湖北物理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湖北大学公办58624681本科
2华中农业大学公办58326392本科
3武汉科技大学公办58127591本科
4江汉大学公办58028232本科
5中南民族大学公办57928901本科

2、2025湖北物理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苏州大学公办58724132本科
2天津医科大学公办58724132本科
3北京化工大学公办58624681本科
4中国矿业大学公办58624681本科
5北京工业大学公办58525224本科
6首都师范大学公办58525224本科
7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办58425792本科
8合肥工业大学公办58425792本科
9西南财经大学公办58326392本科
10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公办58326392本科

以上“2025年湖北高考物理类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湖北录取线都在585分左右(共有43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湖北物理类58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湖北大学简介: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8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509人,其中本科生5517人,硕士生4127人,博士生1188人,学历留学生677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强优固基、交叉跃升”建设理念,着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8个。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