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高考物理类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江苏物理类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江苏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江苏高考分数线,江苏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2分。江苏物理类5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江苏物理类5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最低587分)、扬州大学(最低586分)、江南大学(最低585分)、徐州医科大学(最低584分)、江苏大学(最低583分)。
省外:河北工业大学(最低587分)、辽宁大学(最低586分)、北京体育大学(最低585分)、成都理工大学(最低584分)、中国医科大学(最低58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江苏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2594名到第43562名,共有96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江苏物理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 公办 | 587 | 41690 | 本科 |
2 | 扬州大学 | 公办 | 586 | 42593 | 本科 |
3 | 江南大学 | 公办 | 585 | 43562 | 本科 |
4 | 徐州医科大学 | 公办 | 584 | 44461 | 本科 |
5 | 江苏大学 | 公办 | 583 | 45389 | 本科 |
2、2025江苏物理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公办 | 587 | 41690 | 本科 |
2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587 | 41690 | 本科 |
3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586 | 42593 | 本科 |
4 | 辽宁大学 | 公办 | 586 | 42593 | 本科 |
5 | 大连海事大学 | 公办 | 585 | 43562 | 本科 |
6 | 北京体育大学 | 公办 | 585 | 43562 | 本科 |
7 | 西北大学 | 公办 | 584 | 44461 | 本科 |
8 | 成都理工大学 | 公办 | 584 | 44461 | 本科 |
9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83 | 45389 | 本科 |
10 | 中国医科大学 | 公办 | 583 | 45389 | 本科 |
以上“2025年江苏高考物理类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江苏录取线都在585分左右(共有33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23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有在校本科生21065人,博硕士研究生12857人,留学生277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5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3项。建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3部,全国教材先进个人1名,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60部。18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临床医学、师范类专业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成立至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AI卓越创新班、生物工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纺织工程先进纺织卓越创新班、临床医学5+3卓越创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申威卓越创新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体验交叉卓越创新班、英语、日语专业涉外法治人才卓越创新班。
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8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7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2877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67张。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录取分数线一览表(附:2024-2022历年招生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