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高考物理类580分左右(578分、579分、580分、581分、58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云南理科考生58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云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云南高考分数线,云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505分。云南理科58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云南物理类58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省内:昆明理工大学(医学类)(最低572分)、云南大学(最低568分)。
省外:西安邮电大学(最低582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最低581分)、江南大学(预科)(最低580分)、河北工业大学(最低579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预科)(最低57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云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8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3037名到第13358名,共有322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云南物理类5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类) | 公办 | 572 | 16005 | 本一 |
2 | 云南大学 | 公办 | 568 | 17436 | 本一 |
2、2025云南物理类5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三峡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582 | 12740 | 本一 |
2 | 西安邮电大学 | 公办 | 582 | 12740 | 本一 |
3 | 东北大学(预科) | 公办 | 581 | 13036 | 本一 |
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公办 | 581 | 13036 | 本一 |
5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公办 | 580 | 13358 | 本一 |
6 | 江南大学(预科) | 公办 | 580 | 13358 | 本一 |
7 | 北京科技大学(预科) | 公办 | 579 | 13656 | 本一 |
8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579 | 13656 | 本一 |
9 | 东华大学(预科) | 公办 | 578 | 13973 | 本一 |
1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预科) | 公办 | 578 | 13973 | 本一 |
以上“2025年云南高考物理类58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云南录取线都在580分左右(共有112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食品合成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61个,创新引智平台6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488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度项目53项,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5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4项、优秀奖13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公布的2022年国际专利排名中,学校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14位,全国高校第4位;获批首批30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和首批20所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学校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2022年签署首个亿元级专利转化项目,2023年签署首个亿元级产学研合作项目;建有11个地方研究院(所),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64家。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等级。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320多个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学校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4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持续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