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52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更新:2025-02-24 15:56:42 新高考网

福建高考520分难吗?在福建高考520分什么概念?520分在福建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福建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52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福建高考52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5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福建高考52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一:在福建高考52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20分在福建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4年福建高考520分排名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9781-60414名,同分人数63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71分(本科批449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66%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9072-9231名,同分人数160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89分(本科批431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83%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4年福建高考本科批为物理类449分、历史类431分。若是物理类考生,福建省52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历史类考生,福建省520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3年福建高考52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9660-9842名,同分人数183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67分(本科批453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8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3601-44116名,同分人数516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89分(本科批431分),只超出了福建省46%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3、2022年福建高考52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2819-13057名,同分人数239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52分(本科批468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8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0606-41181名,同分人数576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92分(本科批428分),已经超出了福建省56%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二:福建高考520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5年福建历史类52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闽江学院(最低510分),福建理工大学(最低511分),福建师范大学(最低518分),福建警察学院(最低514分)。

省外:遵义师范学院(最低514分),无锡学院(最低514分),青岛理工大学(最低514分),浙江外国语学院(最低517分),华东交通大学(最低515分)。

2、物理类

2025年福建物理类52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龙岩学院(最低517分),福建农林大学(最低519分),三明学院(最低515分),宁德师范学院(最低518分),福建江夏学院(最低516分)。

省外:南昌医学院(最低513分),华北科技学院(最低513分),吉林建筑大学(最低512分),辽宁科技学院(最低515分),吉林师范大学(最低520分)。

附:福建高考520分院校推荐

福建理工大学

2024年福建理工大学在福建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11分(本科)、物理类538分(本科)。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希腊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5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的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海外引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技术人员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有序发展,现有来自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校园国际化氛围有效提升。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境外研修项目,国家公派出国师生人数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