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6位,实力仅次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22位,排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244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36名,仅排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36 | 工商管理 | 北京化工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中央财经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北方工业大学 | B++(4★) | 北京 |
36 | 工商管理 | 华侨大学 | B++(4★) | 福建 |
36 | 工商管理 | 华南理工大学 | B++(4★) | 广东 |
36 | 工商管理 | 深圳大学 | B++(4★) | 广东 |
在北京市,共有28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北京工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22名,超越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工商管理 | 清华大学 | A++(8★) | 海淀区 | 1 |
2 | 工商管理 | 北京大学 | A++(7★) | 海淀区 | 7 |
3 | 工商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 | A++(7★) | 海淀区 | 2 |
4 | 工商管理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海淀区 | 16 |
5 | 工商管理 | 北京师范大学 | B++(4★) | 海淀区 | 100 |
6 | 工商管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4★) | 海淀区 | 100 |
7 | 工商管理 | 北京理工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8 | 工商管理 | 中国农业大学 | B++(4★) | 海淀区 | 100 |
9 | 工商管理 | 北京科技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10 | 工商管理 | 北京交通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11 | 工商管理 | 北京化工大学 | B++(4★) | 朝阳区 | 36 |
12 | 工商管理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4★) | 朝阳区 | 36 |
13 | 工商管理 | 北京林业大学 | B++(4★) | 海淀区 | 100 |
14 | 工商管理 | 中国政法大学 | B++(4★) | 昌平区 | 100 |
15 | 工商管理 | 中国传媒大学 | B++(4★) | 朝阳区 | 100 |
16 | 工商管理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4★) | 海淀区 | 100 |
17 | 工商管理 | 中央财经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18 | 工商管理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B++(4★) | 海淀区 | 100 |
19 | 工商管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B++(4★) | 海淀区 | 36 |
20 | 工商管理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B++(4★) | 昌平区 | 100 |
21 | 工商管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4★) | 丰台区 | 36 |
22 | 工商管理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23 | 工商管理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4★) | 海淀区 | 36 |
24 | 工商管理 | 北方工业大学 | B++(4★) | 石景山区 | 36 |
25 | 工商管理 | 北京工业大学 | B+(3★) | 朝阳区 | 207 |
26 | 工商管理 | 中央民族大学 | B+(3★) | 海淀区 | 180 |
27 | 工商管理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B+(3★) | 朝阳区 | 180 |
28 | 工商管理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B+(3★) | 海淀区 | 207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北京工商大学共有31个专业上榜。其中,北京工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环境工程、新闻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金融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经济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A(4★) |
环境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新闻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工商管理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市场营销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软件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法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B++(4★) |
北京工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类别为工商管理类,隶属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全国共招生87人,学费为4200元/年。
专业简介工商管理专业是我校一个传统优势专业,也是原国内贸易部部级重点专业,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前身为原北京商学院于1980年设立的“企业管理”专业,1993年新增“国际企业管理”专业,1999年两个专业合并为“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对应的研究生专业为“企业管理”,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批为独立的硕士点。本专业2002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2006年开办双语班和双学位班,2015年开始实施由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双方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双培计划”,2017年开设英语教学实验班,2019年入选北京市首批高精尖学科。本专业设立“数字化管理”和“全球管理英语教学实验班”两个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提供富有收获的厚基础综合性企业管理学习与成长体验,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专业基础扎实、符合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特色与优势(1)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本专业实施面向应用的“强基”计划,发展面向问题的实践教学,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强化综合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众多科研参与机会,助力进一步深造,面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培训生项目,促进职业发展多元化与高成长。(2)全球视野,贯通中西。凭借规模庞大、国际化程度高的实力师资团队,拓展全球化视野,培养外语能力,助力出国深造和外企就业;借助与海外一些大学所形成的合作办学渠道,本专业学生可参与我校的“2+2”、“3+1”、“3+1+1”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3)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专业拥有首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省部级创新团队与教学科研平台等一系列资源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复合型教学资源平台。校友实力强大,累计培养包括多名省部级领导在内的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1人,博士生导师4人。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市长城学者。骨干教师均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10余位教师具有美国密西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访学或进修经历。主干课程管理学(北京市优质课程、北京市级一流课程)、企业管理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与商务统计、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数字化与组织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实践教学科学设置综合性实践课、专业课程的案例分析和上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起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验实训和创新能力四个层面的四年一贯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较广阔的就业深造市场。近年来就业和深造去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环保总局、文化部机关服务局、中直机关住房服务中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海关;(2)重要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国石油总公司、中国电信、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3)现代金融企业、科技创新与互联网企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4)升学或出国深造:国内外知名高校升学率较高,2019届毕业生出国深造率23%,近年来学生顺利进入都柏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深造。